(相关资料图)
所谓与时俱进,不但指的是政治制度/经济模式,还包括了我们须臾离开不得的语言。语言又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,当然大多数都是有交集的。清代王国维在《宋元戏曲史序》中说:“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:楚之骚,汉之赋,六代之骈语,唐之诗,宋之词,元之曲,皆所谓一代之文学,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。”时代在变化,生活在发展,文艺上(语言上)的创新,完全是适应时代的需要。然而,到了今日网络社会,语言的演变日新月异,令人眼花缭乱。譬如,“我真的会谢”“栓Q”“瑞思拜”……这些话,你读懂了吗?
在语言上墨守成规,固步自封,并不可取。但是我们也得注意,不要把某种网络语言的热搜无限放大,并且与纯粹的传统对立起来,加以绝对化。譬如,网络流行语通常以字母缩写、谐音词、变体字、指代等形式来表达特定含义。对此,有人担心造成语言异化,也有人认为是正常的语言创造。又比如说,有一种时髦的观点,似乎只有“自由联想”、“快节奏”、“变形”、“错乱”……才算最新语法,合平时代潮流。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,网络流行语在悄然之间通过网络沟通和现实沟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,不动声色地改造着这个世界。
网络语言的形成各有特色。有的以符号或字母为基础。世界上最早的网络流行语就是如此,1982年,卡耐基大学教授法尔曼创造了笑脸符号“:-)”。从20年前的“MM”“GG”“886”到今天的“yyds”“xswl”“u1s1”等,不少流行语都极其简洁地使用字母缩写或者谐音拼写,成为特定群体的“圈层化语言”。
有的在语义上进行延伸。“语言高手在民间”,网络流行语跳出语言学赋予文字的特定语言内涵,创新了中文表达的含义,制造出一批新词。比如“给力”“逆袭”“潜水”等等,都在中文汉字原义之外,形成了另类网络内涵,甚至逐渐走入词典、变为日常用语。
有的从事件或话题中衍生。大部分网络流行语往往起源于网络或社会事件,经由网民“玩梗”而不断扩散开来。这类流行语从语义上虽可以理解,但倘若不了解背后的事件或话题,就不能掌握完整含义。比如,最早来源于某电视节目主人公的一句“真香”,现在意思是先前下定决心不做某事、后来又自行反悔,脱离了原本语义。
目前大家普遍担心的是,不少网络语言粗俗泛滥,内容粗鄙肤浅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,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,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,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。然而,在现在网络语言中,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,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对于那些消极乃至不良的网络流行语,相关部门要及时“亮剑”,借助语义分析等新技术,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规范,不能让变了味的网络流行语肆意横行;对于那些符合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网络流行语,可以鼓励使用。比如针对“内卷”“躺平”等流行语,聚焦青年群体发展的现实困境,在就业帮扶、劳动保障、住房供给等方面,为其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。
当然,语言也有自我净化的功能,网络流行语必须接地气、有品味,否则只能行而不远。一些违反公序良俗的负面流行语出现时,社交平台要及时监管,对发布、使用相关负面流行语的网民进行提示,情节严重的内容可酌情删除。同时,新闻报道、教科书等也应带头示范,使用规范语言,抵制低俗网语。选择一种语言,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、一种文化氛围,纯粹优美的语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养与精神境界。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人人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